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具有压力的世界中,周围有无数的压力源,因而我们当中相当多人成为一堆心理障碍的受害者。我们多数人都采用熟悉的应对机制,这些机制只暂时抑制症状,但无法解决这些心理障碍,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使得症状多次再现。把问题暂时搁置,每天喝一杯(或两杯)酒来放松身心、终日逗留在社交媒体来消磨时间、每天晚上在 Netflix(或是爱奇艺)追剧。。。听起来有点熟?让我们看一些令人不安的数字:
心理疾病在曾加中
根据一项2016年新加坡心理健康的研究,有13.9%的成年人一生中曾经患过至少一种情绪疾病,焦虑症或酗酒症。在12个月里,患病率最高的分别是:强迫症(OCD)(2.9%),其次是严重的抑郁症(MDD)(2.3%)。与先前2010年的研究相比,这些心理障碍的终生和12个月的患病率均有显着的增加。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对心理疾病的意识有所增强,更愿意寻求治疗,以及环境压力越来越大。
青年人压力最大
CNA(亚洲新闻台)在2020年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 SOS(新加坡援人协会)的报道指出,与其他年龄组相比,20岁年龄段的新加坡人的自杀数字在2019年仍然是最高的。在年轻人(18至34岁)当中,约20%经历过某种形式的心理疾病。
延误治疗是一个主要问题
尽管我们许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,但 IMH(心理卫生学院)在2018年发现,由于担心会受到社会的嫌弃,及缺乏心理疾病症状的知识,患者中有四分之三没有寻求专业协助。许多患者默默接受这些心理障碍,而没有解决它们。
不寻求治疗可能会阻碍日常运作
世界心理卫生调查倡议显示,“即使是较轻的心理疾病,如果不加以治疗,病情会恶化,续而导致其他的心理疾病,以及社交和职业能力下降。”这样的问题通常会滚滚而来。